随着《建筑工人实名制管理办法(试行)》(以下简称《管理办法》)施行,建筑业正式进入了工人实名制时代。该文件终结了建筑业多年来基层从业人员“千人一面,面面相同”的历史,一线员工开始进入“产业工人”序列。无论从哪个角度看,这都是影响深远的大事件。
“以人为本”惠及普通员工
建筑业拥有从业人员5000余万人,是我国仅次于制造业的第二大劳动用工行业。受制于行业用工体制,在过去的几十年中,我国建筑业基层从业人员不仅总体素质提升缓慢,而且基本权益往往得不到保障。当前,多数青年不愿再从事建筑业,劳动力断档问题突出;多数总承包企业不愿储备自有劳务人员,大批技术工人辗转各个工地,始终没有归属感;劳务用工制度改革推进缓慢,劳务分包企业短期难以退出市场……这是建筑产业进一步发展面临的现实障碍之一。而破除这些障碍的关键,在于解决建筑工人特别是农民工的“身份”问题。简单来说,要让农民工变成产业工人,首要问题不是提升其能力,而是助其脱掉“农民工”外衣,使其融入城市,拥有与制造业工人一样的社会地位。
在《管理办法》中,大量篇幅都是关于保障建筑工人权益的,如强调依法签订劳动合同、进行基本安全培训、按月足额发放工资和畅通维权渠道等。这说明,农民工权益保障机制将进一步建立,建筑劳务市场乱象将逐步得到遏制,行业未来发展环境将持续向好。
为现代化企业管理筑基
实行建筑工人实名制,是国家和行业主管部门全力推动的,但归根结底,这也是最符合企业转型发展要求的,是企业向现代化管理转型的重要举措之一。
专家认为,以往建筑业的粗放式发展是“全方位”的,不仅表现为生产方式的落后,更体现在管理理念、改革意识的落后。在建筑工人实名制试点期间,一些企业因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往往以管理人员缺乏和资金不足等为借口,没有将实名制落到实处,已经在全行业转型的大趋势下落了下风,为进一步改革埋下了隐患。企业应当认识到,建筑工人实名制改革,是建筑业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一环,企业对此项改革的“抗拒”,实质上是领导者陷入既定思考模式、固守粗放发展模式的外在表现。而实质上,实名制不仅能保护建筑工人的利益,同时也能够保护企业的合法权益、提升项目管理水平、打造企业品牌形象,是向现代化企业转型的必经之途,企业不可短视。
在前期试点过程中,将建筑工人实名制贯彻得最彻底的,是多数央企和一部分具有超前意识的民营建筑业企业,这些企业已经在转型发展中取得了先机,为迎接新一轮发展机遇做好了充足的准备。
行业改革迈出关键一步
国家和行业主管部门对于如何推动建筑产业工人队伍建设、如何加快推进建筑业高质量发展有着清醒的认识、有着清晰的战略布局。
从全行业发展角度来看,建筑工人实名制改革,是建立新时代产业工人队伍的关键举措;而产业工人队伍的建设,则是打造“中国建造”品牌的重要根基。因此,建筑工人实名制改革落地对于建筑业改革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而随着这项改革的推进,全国建筑工人管理服务信息平台数据将与全国建筑市场监管公共服务平台实现对接,为行业实现从粗放式管理向精细化管理的跨越提供坚实的支撑,为行业实现规范化发展奠定基础。
作者:宋 健 发布:中国建设报 侵权立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