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一:全面实行营改增★★★★★
分析:“营改增”是我国在税制的重大改革,其直观的解释就是将”营业税“改为”增值税“。
“营改增”政策的出台不只是简单的税制转换,更重要的是有利于消除重复征税,平衡行业税负,促进工业转型、服务业发展和商业模式创新、解决分税制弊端、破解混合销售和兼营造成的征管困境。
3月23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发布了《关于全面推开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的通知》,要求自2016年5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开营业税改征增值税(以下称“营改增”)试点,建筑业、房地产业、金融业、生活服务业等全部营业税纳税人,纳入试点范围,由缴纳营业税改为缴纳增值税。
点评:对建筑业而言,“营改增”涉及建筑企业经营模式、组织架构、投标、采购、合同管理、财务管理等方方面面。“营业税”改“增值税”,对建筑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以及现金流量有一定的压力,企业的经营管理将面临很大的挑战。
但是,从长远来看,有利于企业优化自身资产结构,提升竞争力,也有利于企业规范经营结构,建立统一的市场秩序。而且毕竟解决了企业的重复征税问题,如企业加强税务管理,从长远来看,可能会降低企业实际税负风险,迟早利好建筑业。
热点二:淡化资质★★★★★
分析:2016年,简化建筑业企业资质标准部分指标,淡化企业资质强化个人执业资格成为重要发展方向。
4月11日,住建部下发了《关于批准浙江、安徽、陕西3省开展建筑劳务用工制度改革试点工作函》,同意三省开展建筑劳务用工制度改革试点工作;
10月14日,住建部颁发《关于简化建筑业企业资质标准部分指标的通知》,要求除各类别最低等级资质外,取消关于注册建造师等专业人员的指标考核;调整建筑工程施工总承包一级及以下资质的建筑面积考核指标;对申请建筑工程、市政公用工程施工总承包特级、一级资质的企业,未进入全国建筑市场监管与诚信信息发布平台的企业业绩,不作为有效业绩认定;
11月24日,住建部发出《“对取消8个工程设计专项资质征求意见”的函》,要求取消建筑业、勘察设计、工程监理企业资质。
点评:淡化企业资质,强化个人执业资格”的改革方向和“轻审批重监管”的行业管理理念,关乎整个建筑行业的发展全局,有利于建筑企业建立良好的市场秩序,加强自身的监督与管理,将衡量企业的标准从”规模的大小“转变为“产品与自身实力“,这也是我国发扬”工匠“精神,从”粗化“到”精化“管理的转变,也是建筑市场管理制度进步的表现。
热点三:"四库一平台"启用★★★★★
分析:“四库一平台”是业内对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的“全国建筑市场监管与诚信信息发布平台”的俗称,包括企业库、人员库、项目库、信用库,四库互联互通,以身份证可以查人员,以单位名可以查人员,以人员可查单位。
作用是解决数据多头采集、重复录入、真实性核实、项目数据缺失、诚信信息难以采集、市场监管与行政审批脱离、“市场与现场”两场无法联动等问题,保证数据的全面性、真实性、关联性和动态性,全面实现全国建筑市场“数据一个库、监管一张网、管理一条线”的信息化监管目标。
11月17日,住建部发布《关于启用全国建筑市场监管公共服务平台的通知》,对资质申报、人员挂证、项目建设过程监管进行监管。11月30日,新版“四库一平台”正式上线运行;
点评:”四库一平台“的建立促进了企业资质审核的透明化与公平化,实现从个人执业注册——企业资质申请——企业资质动态核查——工程项目投标——工程项目建设过程管理,努力避免个人资质和企业资质挂靠的乱象,从而让有能力的企业和个人承担工程项目建设的任务,为工程质量提升奠定良好的基础。将对资质申报、人员挂证、项目建设过程监管将产生重要影响。
热点四:清除工程保证金★★★★★
分析:2016年6月27日,国务院下发《关于清理规范工程建设领域保证金的通知》(国办发〔2016〕49号)。随后,为贯彻落实该文件精神,住建部、财政部于7月13日联合印发《关于切实做好清理规范工程建设领域保证金有关工作的通知》(建市[2016]149号)。除保留依法依规设立的农民工工资、投标、履约、工程质量4项保证金外,其他保证金一律取消!随后,全国各地根据相关要求,相继出台相关清除方案。
点评:清除保证金的政策划清了界限,给出了收取保证金的政策底线;制订实施细则,给出了具体执行时间表:于2016年年底前退还相关企业,对保留的保证金,要确保按时返还。未按规定或合同约定返还保证金的,保证金收取方应向建筑业企业支付逾期返还违约金;并且改进完善了保证金缴纳、管理方式,给出了后续解决方案;建立和完善督察及投诉处理机制,确保落实到位。这项政策,对建筑企业无疑来说是一件好事。
热点五:安全大检查★★★★★
分析:11月24日7点左右,江西省宜春丰城电厂三期扩建工程D标段冷却塔平桥吊倒塌,造成横版混凝土通道倒塌,最终酿成74人死亡,2人受伤的重大施工惨案。
该事故发生后,国务院、住建部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住房城乡建设部立即下发《关于做好岁末年初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全国各省市也相继按要求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工作。12月18日国务院印发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发展的意见》,意见提出,将研究修改刑法有关条款,将生产经营过程中极易导致重大生产安全事故的违法行为纳入刑法调整范围。
点评:人命关天!特别是建筑行业,安全生产牵扯到每个家庭的幸福、每个企业的效益和社会的长治久安,没有安全生产其他就无从谈起,是一个企业获得利润的基本保障,在本年度,政府更将导致重大事故的不安全行为纳入刑法角度,说明了国家将继续在安全生产下大力度。每个施工企业都应该从制度及措施上提供安全保障,以保证正常经营的需要。
热点六:PPP★★★★☆
分析:自”十三五“开局之年,PPP模式已被提高到国家战略高度,对于供给侧改革、“一带一路”、新型城镇化建设而言,PPP正在发挥积极的牵引作用。PPP模式,鼓励社会资本与政府进行合作,参与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政府与社会资本方建立起“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合作关系,有利于减轻政府方的财政负担,减小社会资本方的投资风险。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止2016年11月,国务院、财政部、发改委、环保部、住建部等国家级部委共计发布PPP各项政策法规、办法、条例等不少于65项。各省市地区也纷纷按下PPP的“快捷键”。
点评:2013年到2016年,从PPP的政策、推广层面,官方发布的PPP项目已经超过15万亿,这一数字还在不断的刷新当中,对于传统项目僧多粥少的局面,PPP项目的出现,无疑是给建筑业带来新的发展契机。
今年是PPP的落地大年,PPP项目的承接,要求施工企业具备对项目的分析、策划能力,精通法务,懂财务测算和投资分析,设计金融方案,精细化全过程项目管理、并精通全过程的投资控制,且必须拥有足够的社会资源。随着PPP模式的推动,其给建筑行业带来的结果,是否是先发优势和强者恒强?对于施工企业来说,如何利用PPP带来的机遇,以投资拉动施工,实现投资、建设、运营一体化并打通上下游产业链,将是转型升级路上的一大挑战。
热点七:建筑工业化★★★★☆
分析:所谓“建筑工业化”其主要标志是建筑设计标准化、构配件生产工厂化,施工机械化和组织管理科学化。是我国建筑业拜托人工短缺资源浪费、环境污染和安全事故频发的必由之路,对我国传统建筑业转型升级,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今年政府在"建筑工业化"可是下足了功夫,今年下半年各地也密集出台相关的政策与法规,各地开工建设的装配式项目达100多个。
点评:建筑工业化是一个完整的产业链,它是对传统建筑模式的颠覆性变革,而且对技术、管理水平要求都比较高。由于目前我国在工业化方面还及其不完善,生产成本比较高,可以说目前推动我国建筑工业化发展的主要是政策红利,工业化项目在建筑市场占有的比例也比较低,很多建筑企业都在试水阶段。但是从政府的相关政策来看,这将是我国建筑业转型改革的重点与目标。而且随着技术的进步和整个产业链的形成,成本或将低于传统施工,到时建筑工业化的发展将成势不可挡。难免会对传统建筑市场形成挤压,所以建议相关企业做好未雨绸缪的准备,及早布局市场。
热点八:建筑信息化—BIM★★★★☆
分析:今年住建部印发了《2016-2020年建筑业信息化发展纲要》,纲要提出,“十三五”时期,全面提高建筑业信息化水平,着力增强BIM、大数据、智能化、移动通讯、云计算、物联网等信息技术集成应用能力,建筑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取得突破性进展,初步建成一体化行业监管和服务平台。目前我国已经形成了比较全面的BIM标准体系。
点评:近两年发展比较火的就是BIM,美国斯坦福大学整合设施工程中心(CIFE)总结出BIM有如下优势:消除40%预算外变更,造价估算控制在3%精确度范围内,造价估算耗费时间缩短80%,通过发现和解决冲突,将合同价格降低10%,项目时限缩短7%,缩短投资回报时间。
可以说,BIM的灵魂是信息,其结果是模型,重点是协作,工具是软件。对于在施工企业,加强自身的信息化建设尤为重要,这将是对整个企业管理模式的变革,目前很多施工单位都在建立自身的BIM研发团队,在这个互联网时代,加强信息化建设是顺应社会发展潮流,优化自身管理,增强自身投标优势,占领市场的的重要因素。
热点九:转型升级★★★★☆
分析:当前,传统建筑业面临市场低迷与竞争的双重压力,行业深度洗牌。
许多国企国企纷纷改革:整合重组,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部分重要领域混合所有制改革,混合所有制企业员工持股、剥离企业办社会职能和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等,通过改革有效配置资源。
民企开启转型,或聚焦价值链高端,采取向产业链两端延伸进行产业链一体化应对竞争;或战略转型,深耕细分领域、积极“走出去”、推进新技术、试水PPP等,迎接新生;或跨界转型,进军教育、文化旅游、生态环保、大健康、云联网+、新能源、3D打印等成长性较高的新兴行业;或开启“互联网+”新征程,扩展业务空间,增添新业务来增加收入,以逃离“破产潮”。
点评:在行业低迷的形势下,好在建筑企业的转型路径是清晰明朗的,中国经济社会和建筑业自身发展阶段,要求行业必须走上“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道路,建筑产业化、绿色建筑、EPC等是行业转型的方向。所以建筑施工企业应该居安思危,改变自身组织管理方式,加大转型改革投入,从业务承接领域,可在建筑产业化、地下综合管廊、海绵城市等领域多做文章;在业务承接方式,可对PPP、EPC等多做研究,以寻求新的市场空间。
热点十:推行“施工总承包”★★★☆☆
分析:工程总承包是国际通行的建设项目组织实施方式,是指从事工程总承包的企业对工程项目的设计、采购、施工实行全过程的承包,并对工程的质量、安全、工期、造价等全面负责的承包方式。自2003年开始,政府就开始研究总承包模式,今年伴随着建筑产业转型的实施,总承包的的推广呈加快的趋势。2016年5月住建部发布《关于进一步推进工程总承包发展的若干意见》(建市[2016]93号)。要求“大力推进工程总承包” 。
建设单位在选择建设项目组织实施方式时,优先采用工程总承包模式。政府投资项目和装配式建筑应当积极采用工程总承包模式。2016年8月住建部印发《住房城乡建设事业“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大力推行工程总承包,促进设计、采购、施工等各阶段的深度融合。
点评:工程总承包模式是国际建筑市场的一种趋势,是我国建筑业实行“走出去”战略,参与国际竞争,争取市场分额的必要条件。通过分析我们看到在我国要快速实现工程总承包模式并不容易,只有通过不断创新寻找新的途径。以“设计--采购--施工一体化”为主要代表的工程总承包模式,它将设计、施工一起招标,将会改变传统的作业模式,在不断推行“建筑产业化”的今天,从某种程度来讲,将会对这种模式的推广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
那么建筑行业未来发展路在何方?
一、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
装配式建筑指在工厂化生产的部品部件,在施工现场通过组装和连接而成的建筑。装配式建筑的推行是建筑行业的一次改革,对建筑行业影响很大。目前的建筑产品,基本上是以现浇为主,形式单一,可供选择的方式不多,影响产品的建造速度、产品质量和使用功能。但装配式能够避免这些问题其优点众多,不仅节约工期同时迎合了国家推崇绿色施工的方针。因此,国家大力发展装配式也就合情合理。
不久前,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指导意见》,国务院办公厅于9月27日印发执行(国办发〔2016〕71号)。而就在9月14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会议中重点提出“按照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新型城镇化发展的要求,大力发展钢结构、混凝土等装配式建筑,具有发展节能环保新产业、提高建筑安全水平、推动化解过剩产能等一举多得之效。”可见国家对于装配式建筑发展的重视程度之高。
日前,中国建筑业协会在北京隆重召开建筑业改革发展经验交流会。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倪虹在会议中倪虹指出建筑行业要培育建筑业新增长动力。为建筑业指明了未来的发展方向。
二、PPP项目为企业谋发展
PPP模式指政府与私人组织之间,为了合作建设城市基础设施项目。而达成伙伴是合作关系,通过签署合同来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以确保合作的顺利完成,最终使合作各方达到比预期单独行动更为有利的结果。
推广PPP模式,可为建筑业企业拓展生存发展空间,提供新的机遇。建筑业企业可通过PPP获得风险可控的、稳定的、可预期的投资回报。除此以外,推广PPP模式,为建筑业企业提供新的盈利模式。
参与PPP模式,会使得建筑业企业的盈利点有所延伸和扩充,由单一的建设施工盈利方式扩展为投融资、设计、采购、运营等全链条盈利。不仅增加了利润来源,还使得建筑企业盈利更具持续性。由此可看出,PPP模式将会为建筑行业带来全新营业模式,摒弃固有以建筑建设谋利的想法,更多的是要考虑到长久盈利,对于项目进行建设、运营双重考虑,促使建筑行业向着更好的平台发展。
三、采取设计施工总承包方式
设计施工总承包指从事工程总承包的企业受业主委托,按照合同约定对工程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勘察、设计、采购、施工、试运行(竣工验收)等实行全过程或若干阶段的承包。
工程总承包企业对于工程的质量、安全、造价全权负责。推行总承包发展可提升项目可行性研究和初步设计的深度。实现设计、采购、施工个阶段工作进行深度的融合。
四、营造统一开放的市场秩序
今年住建部发布各地清理规范工程建设领域保证金的公告较多,由此可看出各地政府对于清理规范工程建设领域保证金高度重视。清理规范工程建设领域保证金是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的必要措施,其作用为减轻企业负担、激发市场活力,有利于发展信用经济、建设统一市场、促进公平竞争、加快建筑业转型升级。
|